《堂吉诃德》读后感

时间:2024-10-28 16:52:22
《堂吉诃德》读后感7篇

《堂吉诃德》读后感7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堂吉诃德》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公元10世纪罗马教皇已成为世界的精神领袖,查理大帝复兴的罗马帝国分裂为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教皇的势力处于膨胀状态。西欧此时三面临敌,南边是一直很危险的穆斯林,西海岸有北欧人的劫掠,东边收到匈奴、匈牙利人、斯拉夫人和鞑靼人的威胁,罗马的和平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欧洲大部分的地区因国王和皇帝都离得太远,为情势所逼,成了一个军营,伴随着这种职业军人的出现而对某种组织的建立需要,骑士制度便应许这种历史大背景而诞生,给此时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急需的东西——一种明确的行为准则。骑士制度发展了一个关于举止、外部行为的复杂系统,因而也就有了后来称谓的骑士精神,它包括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但十字军东征之后,商业复兴,城市一夜崛起。骑士很快因为市民、好老师、火药以及雇佣军的出现以及国王的再次强大,成为多余的人。一旦失去效用,就注定要被淘汰被灭亡。骑士制度虽然作为一种过时的形式尘封在了历史里,但是骑士精神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后世所纪念。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这部世界名著,如果要彻头彻尾的将其分析透彻恐怕得几十万字才能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本文承接以上的历史背景,主要谈论有关骑士精神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忍俊不禁大笑,因为这个乡绅一些列奇异想法和荒唐行为,但是读过之后,却在内心深处升腾起浓浓的伤感和悲怆。为何作者要设计一个如此荒唐的文学形象呢·

小说以堂吉诃德的经历为线索,步步展开。他本是拉曼却的一位乡绅,却因没日没夜的阅读骑士小说而走火入魔,将现实与小说里的情节以及自己的想象混为一谈,扬言要惩恶扬善,做一个游侠骑士。正如大家看到的,他确实这样做了。受骑士小说影响,他为自己改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将所谓的骑士骑士坐骑其实是一匹瘦马改名为洛西南特,并学着小说中骑士的摸样不时的在嘴里叨念着所谓的公主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其实只是附近村子里的一位普通农家姑娘,还有一位在堂吉诃德先生游侠骑士生涯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便是桑丘·潘沙,他作为游侠骑士先生的忠诚侍从。当他全身装备起七凑八拼的披挂,以及长矛、盾牌、盔甲,这些小说中骑士的装束时,便出发带着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怪诞奇异的世界,一步步将讽刺进行到底。

只是到最后一章,当年迈的绅士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他终是在作者的有意安排之下回复到了最初的清醒状态。在病榻上回想起那段做着游侠骑士怪异梦的日子,意味深长的说出“可恶的骑士小说”是罪魁祸首,并在遗嘱中阐明如果外甥女嫁人的对象不幸如若是涉猎骑士小说的人,将失去继承遗产的资格。“文学的功能在于说理和教化”,塞万提斯作此小说最大的现实意义便是要反对骑士小说,他在文中反复提及,在文末也有明显的重申,但是以这种方式借由他所塑造的这个绅士在临死之时讲出,所能产生的效果必将更胜前者一筹。只因为小说中的绅士用他的`生命历程和自己的亲历,那些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他大傻冒的故事,对比之后,不仅达到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更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多生出了一份哀悯。他用自己小小的身躯,和短暂的生命,为太多的世人提供了一个警醒,沉迷于小说,沉迷于想象是如此荒谬和可笑的事情。但我们只顾嘲笑他,是否检省过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变相的堂吉诃德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他存在于任何时代。

试想一下,辽阔的田野上,热闹且众人都穿戴正常的乡村或市镇中,一个如此穿戴怪异的人出现,不用其他情节,已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了。而小说中,让人看得最过瘾的莫过于堂吉诃德与一些列他想象中的巨人和魔鬼打斗的场景:风车大战、绵羊大战、酒囊大战、为争夺诺不里诺头盔之战等等。但正是经由这一系列荒唐的打斗从侧面烘托出了堂吉诃德的英勇无畏。在信仰与勇气都渐渐磨灭的时代,塞万提斯笔下这个荒唐骑士的行为何不是对时代最大的讽刺呢·面对恶势力和受压迫的境地,我们有堂吉诃德一般的无畏拿起手中的剑,去斩断他们的头颅么·

但其实整部小说中堂吉诃德却并不是一个完全疯癫时刻不清醒的人,他实属介于现实与理想、理智与疯癫之间。作者在一些章节借由他偶尔的情形道出了所有清醒的旁人都不曾领悟的道理,诸如对黄金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以及关于文武两行的论述等等。这同时也是现实照进文学里的影子,在文章开头的背景里有叙述。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他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生动的文学形象,虽有东西文化以及时间和历史背景上的差异,但他们都同有一个特质,替作者活灵活现的演绎出了心里的话,而他们单薄荒唐的话语和行为之下暗藏的也正是一个健全的时代所应该拥有却严重缺失的灵魂。

关于堂吉诃德的爱情,其间穿插有卡尔德尼奥、露丝辛达、费尔南多以及多洛苔亚的爱恨纠葛。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模仿卡尔德尼奥在深山里苦行赎罪,命桑丘替自己送的那封情书给他的心上人。即使这位心上人也只是迎合他骑士生涯的一个必需,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温柔儒雅的爱情观,也是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的磨炼,都不会褪掉颜色的经典。我们都有一个对于爱情的向往,不是么·

这部小说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塞万提斯因了对现实不满的心理效应而虚构了堂吉诃德这个骑士形象,堂吉诃德身上所有的荒唐都该归于骑士小说,而并不是骑士精神本身。当历史走过了一千多年,这个形象却日益丰满,他的疯癫和荒唐成了每个时代都能作为社会上一些人物和行为的代表。但是他所反应出的那种骑士精神,我们又将他丰满了多少呢·当历史走到今天,当对照于今日之中国,骑士精神里的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和公正,是抛去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的疯癫和荒唐之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这从历史深处走过来的骑士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而它也理应打动每一个人。

社会是一整块新木,任何一个地方出了蛀虫这块新木都不再美观,每个人不是都当像堂吉诃德一样,敢于挑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为这块新木的完整做一个骑士么·写完之后,便不觉堂吉诃德是一个瘦弱的老头儿了,他身上所洋溢的光彩盖过历史上一切光鲜亮丽的王公贵族。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那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并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披露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讽刺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戕害。

堂吉诃德,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天真单纯、鲁莽愚笨、不切实际让人觉得荒谬绝伦,同时他那敢为正义坚持和奉献的顽强骑士精神又令人心生敬佩。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喜剧的因子,又投射出悲剧的影子,这种典型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就在于其性格、行为、思想等 ……此处隐藏10929个字……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他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行动的盲动性。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堂吉柯德的行动也说明他不是空想,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总之、堂吉柯德的形象具有他的复杂性。他耽于幻想、行动盲目,是一个喜剧型的人物。同时他又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动机高尚而行动错误的悲剧型人物。他是可笑的,可悲的,又是可爱的,可敬的。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另外他的仆人桑丘的性格与主人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他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在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显得愚蠢,后来逐渐愚中带黠。在下卷中,性格有进一步发展:在他被公爵夫人捉弄而做了“总督”时,断案公平合理且机智,为官清廉正直,尽管只有短短几天,却做出了政绩。但他不断地被人捉弄,最后悲惨地弃官。作者通过这一人物体现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7

美德的道路窄且险,罪恶的道路宽且平,但后面一条路是送死,前面一条路才是得生。——题记

小说《堂吉诃德》主要讲的是没落贵族式绅士地主堂吉诃德,因为看骑士小说入迷,说自己是游侠骑士,要游遍世界去锄强扶弱,维护公道和正义,实行他所谓的“骑士道”。他单枪匹马带着侍从桑丘出门冒险,但受尽挫折,一事无成,回乡后的他郁郁不平,直到临终前,心里总算是豁然开朗,也算得个善终吧。

疯癫的举止

在书中,堂吉诃德可算是做了不少愚蠢、荒唐的事:在第二章,他和桑丘第一次出远门时,就遇到了大风车。普通人一看,不就风车吗。可堂吉诃德却认为那是大巨人,并且“不怕死”地向它们发动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堂吉诃德输的一败涂地——他的长矛碎成几段,他也狼狈地翻滚在地。但堂吉诃德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费瑞斯冬法师从中作祟,所以他才会失败。

不仅如此,一路上他还把护送贵夫人的两位修士打了一顿,甚至把遇到的被押送的犯人给放了,以至于后面他自己也成为了通缉犯。在客店中,堂吉诃德固执地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城堡而不是客店,不仅在客店中大打出手,还拒付客店老板的房费。最终以桑丘被捉弄以及他的褡裢袋被扣告终。

在艾布罗河边,堂吉诃德误乘渔夫的小船,硬闯磨坊。还好,在善良的磨坊工人的帮助下,他们并未卷入磨坊水平轮子的漩涡。但那只可怜的小船却是因此被撞得四分五裂。

那么稀奇好笑的事,不意外地被记录在一本名为《奇思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中。让许多公爵绅士得知还有那么个“傻头傻脑”的人物。堂吉诃德在一片草地上遇到的一对公爵夫妇,就想着法子捉弄他们。他们联合家中的佣人、朋友,弄出一场“大戏”。正当堂吉诃德、桑丘得意之时,台下的“观众”早已笑到浑身发抖。公爵“封”了一块地给桑丘做总督,其实也是为了找他的笑话。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似乎都在印证着堂吉诃德的荒唐与疯癫。

人生的哲理

虽说堂吉诃德疯狂于他的“骑士道”,但在清醒之时,他不失为一位明理的人生导师。在“客房夜谈”一章中,对于“劳心”与“劳力”哪个更费力的争论中,他说:“文武两行都得劳心费力,但哪一行更辛苦?这就得看所追求的目标了。目标越高,志向就越可贵。”

他为劝服他的外甥女让他出门,他说:“只有乐善好施的'家族才是高贵的,有些人即便有钱,也花的不恰当。而像我一样的穷绅士,自己都顾不了,还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那么,我给的两文钱和有钱人给的两千个金币是一样慷慨的。”

在桑丘即将要去任“总督”之时,堂吉诃德又对他说:“你不要自以为功有应得,而是应该感谢上天的洪恩;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忘本,多想想自己曾经在家乡喂过猪,就不会因为自大而犯下一些愚蠢的错误。你虽要记着自己是贫贱出身,但也不要看低自己,只要一心向美德,以品行高尚为荣,就不必羡慕那些天生的贵人。血统是世代相传的,但美德是后天培养的。美德有本身的价值,血统只不过是借光。”

从堂吉诃德对人生、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议论可以看出,堂吉诃德的确见识高明,思路清晰,甚至富有逻辑性与哲理性。他的疯癫与他的哲学似乎格格不入,但从某方面看来却又有着难得的共性。

真诚的感情

本书除堂吉诃德外,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桑丘。桑丘只是一位穷苦的农民,在堂吉诃德的“以后封一个海岛给你做总督”的承诺下,他跟着堂吉诃德闯天下。他知道主人疯疯傻傻的,难免吃亏倒霉,但他仍忠心耿耿地跟着他。在小说的前面他只是个世俗的人——只想着他的海岛和总督;在主人与别人打架时第一个逃跑;有好吃的好喝的第一个上。但是在他当“总督”判案的时候,又体现出他的能力与智慧。他所为一切的一切,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也反映出农民阶层简单淳朴的形象。

还有的就是堂吉诃德的邻居兼好友贝瑞斯神父、理发师尼古拉斯以及参孙·加尔拉斯果。他们不因为堂吉诃德的怪诞行为嘲笑他,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希望他能够好好生活。他们劳心费力,出来寻找堂吉诃德,还帮他收拾烂摊子。即便这一路很困难,他们却丝毫没有放弃。最后一次堂吉诃德回家,也是因为参孙假装“白月骑士”把他打败了,堂吉诃德才答应回家。这些人物,体现了他们间真挚的感情,他们都是善良的存在。

单纯的初心

细细品味,书中的堂吉诃德,他所有的“愚”,都是为了实现“智”。堂吉诃德的初心,只是除暴安良,只是维护公道与正义。放眼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淡漠了,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是社会上有少数人利用他人的善良,导致原本善的人,也不愿意再善下去了。这与书中堂吉诃德的行为大庭相径,也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或许方法不一样,但终殊途同归。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如果不坚定自己,只会被染成五颜六色。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坚持自己,坚持不与恶人同流合污,坚持自己单纯的善良。

回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放弃他的一切,不顾世俗的眼光,只是为了实现他的骑士梦想。正如星爷说的:“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就是堂吉诃德吗?随着长大,人们逐渐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失去了对未来的渴望,也失去了当初的自我。周而复始,年年又岁岁,岁岁复年年。唯独人生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堂吉诃德最后的清醒,是对他所作为的反思。

我想,他临终的清醒,是否也意味着他对骑士梦想的放弃,与此同时,他的初心也不复存在了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连梦都没了,何来的逐梦?的确,我们更应该追逐可行的、有希望的梦。但那就意味着其他不现实的梦不能够逐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世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你一生钟爱追逐的东西,原来最初就是错的、就是不复存在的,一切都只是美丽的泡沫——一触就破罢了。

《《堂吉诃德》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