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2:14
《声声慢》教案范文合集8篇

《声声慢》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声慢》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味叠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

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

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下面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诗词中出现,让他们背出这些诗句,我再来补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学过的诗句里,这些意象大体上都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从“特殊”推出“一般”,得出这些意象在本词中表现的感情。

例如“酒”这个意象,学生们能背出“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柳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等诗句,所有诗词句里,“酒”都表现了“愁”。很自然的,学生得出结论: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通过“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情。

像梧桐这个意象,学生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少出现,我在列举一些例句时比较详细的解释诗句内涵,否则学生们可能不能理解。

当所有的意象分析结束,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愁”字,学生们很自然得出“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的结论。

4.、分析“为何生愁”

这一点一定要结合李清照的经历来谈,所以我排了一个“李清照大事年表”,将她从“结婚”到“离世”的经历一一列举,学生很直观的就得出了“愁”的源头----“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沦落之苦”“乡土之思”。

5、结语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输千古是著书。”和梁衡李清照传记《乱世中的美神》来总结评价李清照。

课后,学生们集体朗诵这首词,播放《声声慢》歌曲,在乐曲声中向这位乱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说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声声慢》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会有感情的诵读词作。方法和过程目标

寻找诗眼,解读意象,把握情景关系,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人论世,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结合此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分析词人如何以意象传愁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 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

二、 初读、初味词情

1、 指名学生朗读

2、 同学点评

3、 教师点评,指导诵读

4、 学生有情感的诵读

三、研读、品味词语

(方法一):寻找“诗眼”

思考:词中弥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明确:“愁”——“词眼”

(方法二):解读意象

思考: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提示: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我选赏的是“ ”(词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内涵),如在《 》(作品名称)中的“ ”(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意象探究

a、淡酒

b、秋风

c、过雁

d、黄花

e、梧桐细雨

(方法三):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方法四)知人论世

出示幻灯片: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此处隐藏10576个字……”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故花盛,则以乐景衬爱情;花衰,则以哀景写哀情。

分析:“梧桐”、“细雨”两个意象

明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教师总结:“处处景语皆情语”,词人借助一系列意象来表达她浓浓的愁情,虽不见一“愁”字,但字字读来皆是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结合诗歌的传统意象和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高他们解读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3)以愁作结——品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愁之内涵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亡国之恨

5、诵读提升

在理解作品之后,再次诵读作品,品味作者浓浓的愁情。

6、拓展延伸

结合你对作品或作者身世的理解,选取本词的相关意象或词语,完成下面的对联。

淡酒怎敌晚风,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窗酌酒,雁过天寒风愈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作品和作者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写作和鉴赏能力】

7、课堂总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读《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8、课后作业: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你们知道哪些呢?课后请收集相关写愁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声声慢》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

2、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反复吟诵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

听我国的著名民乐《二泉映月》,创设诗歌学习的氛围。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介绍作者:

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

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

教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点一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越,婚姻美满。父亲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们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接着书画、金石尽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始终无安身之所,过者动荡无定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2、朗诵:

(1)自由朗读

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板书:愁)

(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3)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我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味儿?语调和语速怎样?

学生:语调很低沉,语速也很慢。

(4)再请一名同学起来配乐朗读。(教师评价)

3、赏析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划出整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

学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带领全班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

(2)、教师:除了这一句难道就没有了吗?

学生:第一句。

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赏析

这三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凄凉、悲愁。

这三句十四个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你赞同吗?

① 、 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

《《声声慢》教案范文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