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3 19:04:18
识字7教学反思

识字7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识字7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7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能让学生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谜语、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编儿歌等。激发学生兴趣。

这篇课文(拍手歌)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感。教学时,我先讲解押韵的特点,强调尾音的重读。但是学生练读时依然不整齐,我反思应该先指导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点学学动作、练习拍手,拍打的时候节奏要均匀,然后再单独带动作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这样随着手的节奏练朗读应该会更整齐。

在识字教学时,我力求做到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想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情景中学习。甲骨文的出示让孩子对中国文字更感兴趣,也了解了字理,是我生字教学尝试的第一步。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好,结尾有点仓促。

我将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力求做到朴实、真实、扎实。

识字7教学反思2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习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

1 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不敢说本次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原创的,其中很多的设计都是参考了网上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众多教学设计中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我参考了十几篇网络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觉得自己在与教案的设计者对话;同时还是一个评课的老师,在评判着教案的优劣;还是一个“采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华,把适合本班学情的教 2 学环节或思想挑出来,为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课。最后得出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设计与动物们打招呼的环节,这一环节很有趣地实现了巩固识字的全员参与性;二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拍手读儿歌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高。在这个取舍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适合才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环节,看得人怦然心动,但是,如果不适合本班学情的,再棒的环节也不出彩,要懂得舍弃。在识字教学中要顾及全员参与性。识字教学一般会用到游戏教学法,很多时候,识字游戏都只能由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学生,这对一些学 ……此处隐藏8039个字……在指名读儿歌是,没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这次讲课,我虽有不足,但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和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识字7教学反思13

教学《识字7》,最大的感受就是以简笔画代替了繁琐的讲解。

在课始,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给大家画一幅画,你们看看是什么?孩子们肃然起敬,我一边画他们一边猜测着,当我把一个亭子画好后,他们纷纷高声喊着:是亭子。我又说:我会变魔术,将这幅画变成一个字,你们瞧,这是亭子的顶,这是屋檐,这是柱子。我边提醒边在亭子图的旁边写了一个“亭”字,孩子们都笑着说像。我提醒孩子们有些字一看字就能想到这样东西,这样的字叫象形字,还有很多,比如“燕、田”等。接着,我还是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在亭子旁画了个人,在“亭”字旁也添了一个单人旁,让孩子们进行字与图的比较,孩子们也很快记住了这个“停”字。下面的“鸟、鸣、闻”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学生看到这些字就能想出这些事物的样子,同样的,看到图,他们也能很快反应出字的笔顺。简笔画引路不仅让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妨多尝试用更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课堂效率。

识字7教学反思14

《识字7》借鉴了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渗透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本课是识字课,旨在通过读读、想想,引导学生发现对子的一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给予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伊始,我先和学生们玩了一个对反义词的游戏,从学生日常积累的意思相反的词语,过渡到本文的学习中来,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对子”这一概念并不觉得陌生,同时也通过“反义词”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教学扎实有趣,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时字由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生字教学形式灵活,赋予变化。比如读的环节就有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因此学生在多样的变化中认识了生字新词。在识字教学中,我还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编口诀”、“猜字谜”、“想象”的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识记生字充满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课文中几组反义词的意思,比如我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图中行为的正确与否,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明白“是”与“非”的含义,又使学生懂得实际的道理,要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又如为了使学生明白“虚心”和“骄傲”的含义,我出示“龟兔赛跑”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并谈谈听后的体会,这种让学生讲、学生说的形式使他们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第一,课堂节奏过慢,有时候围绕一个知识点讲得过多,灵活性不够,导致最后时间紧张。第二,朗读指导不够,对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不难,难的是把对子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些拖腔带调的问题,我当时并没有及时指出来,也没有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第三,由于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写字环节中,讲的时间过多,练写的时间显得稍短,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少了反馈。

识字7教学反思15

这一课的字义很好理解:二人从,三人众;二木林,三木森。但是两首诗歌中的“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是通过这样几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一、分析字意理解

出示“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两句话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句子,哪些字、词能帮助你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众人”就是很多人,表示人多的意思,“一条心”就是心都往一处想,“众人一条心”就是很多人的心都往一处想。

生:老师,我知道“单”和“独”都是“一”的意思。

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根丝不能成为一条丝线,一棵树木不能成为一片树林。

师:那么,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吗?老师不明白,哪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讲?

这样就激励了学生,给了学生自信,学生以为能做老师的老师了,当然很高兴了。生:老师,不是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团结起来,什么事都能做成。

二、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师:“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同学们也可以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这样,你就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生:他们在一起搭积木,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这就是“众人一条心。”

生: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合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师:同学们,这两句儿歌都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意思,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老师讲一讲生活中有关“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事呢?

生:我知道小蚂蚁搬运食物时是合作的,他们有明确的.分工,而且都听从指挥,所以,它们能把比自己重好多倍的食物搬运回家。

生:我知道我们在拔河的时候要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生:我们班得了流动红旗,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班级荣誉才得来的。

生: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时,需要小组的人互相合作,才能朗读好课文。

生:在做值日时,需要互相合作。

联系生活实际谈,学生们谈得多好呀!是呀,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7》教学反思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一棵棵树木不断增加,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在教完书上的部分后,我又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我会变”的游戏。把“月”变成“朋”,把“又”变成“双”,把“口”变成“吕”和“品”;把“日”变成“昌”和“晶”……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识字,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两句话较难理解。我主要是通过故事、歌曲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众人划桨开大船》和《团结就是力量》这两首歌节奏感强,很多孩子虽然不会唱,但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时,很多学生都打开了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我还补充了一些成语和俗语,加强语言积累,巩固理解。

《识字7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