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2 19:04:20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课件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一节课中灌输语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是我们探究的主题。今天,我就以自己执教的一篇课文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尽量以两个问题贯穿全文,贯穿课堂,避免杂、乱、碎的现象,深入浅出,让“朗读、感悟、运用”融为一体。

一、紧密相连,引出问题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在上课起,我以回忆的形式揭开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节约了时间,又直入主题。对于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上节课已解决,而“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采取“倒叙”的方式,先从最后一部分讲起,让学生自己读14段,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森林到底有哪些作用?”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爱读童话故事,正是兴趣所致。从问题入手,激发兴趣,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孩子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朗读感悟,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并希望孩子们能在读中有所感悟。主要体现在能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分三步引导孩子们学习。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体会。如“漫天飞舞”、“浑黄的河水向脱缰的野马咆哮地向下游冲去!”、“泛滥成灾”……让孩子们去想象黄沙飞舞的情景,河水咆哮的场面,然后通过看图片视频再现这样的场面,最后有感情朗读。因为有了 ……此处隐藏12353个字……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而且这些知识也并不难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用填表填表、填空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让学生了解“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部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常识。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纵观全课的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如在认识森林有“储蓄雨水”的作用时,朗读太匆忙了一些,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没有通过朗读来比较,使学生的接受很可能只是机械化的。

在拓展延伸的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孩子们在本堂课对森林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也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用名言对砍伐者进行警告;有的则通过讲道理,说明森林的重要性等方法,增强了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可以发现,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对重点部分的时间要给予充分的保障,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教师的指导点评要精练厄要,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品读感悟。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4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原来小云雀和它妈妈到外面飞了一圈,那么它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和妈妈到过哪里,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从而疏通了课文。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围绕这一问题全面展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在学习沙漠的那一部分时,我给同学们展示了几组黄沙漫天飞舞的图片。在学习大河那一段时,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段洪水的.视频,生动逼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说,书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因此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之前,我先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教给他们用上合适的语气,再让同学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听取了其他老师们的意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进的。老师的感情要多投入一点,在范读洪水那一段时,要读出对洪水的可怕。读空调器那一段时,要读出好奇。只有老师真正投入了文本,投入了课堂,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堂。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内容的介绍,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